10月23日,大冶市文明辦聯合靈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,組織羅橋中心小學的70余名學生來到大莊村、風橋村等處,開展“爺爺奶奶話農耕”系列活動,體驗田園樂趣的同時,傳承和弘揚傳統農耕文化,增強節約糧食意識。
“靈鄉以水取名,蘊藏著深厚的農耕文化底蘊……”在大莊村幼泉紀灣,志愿者明鵬帶領同學們來到該村農耕文化研學基地,近距離參觀犁耙、水車、紡紗車等傳統農耕工具,認識和學習各種農具名稱、用途、使用方法以及背后蘊藏的歷史文化。
在風橋村紀方塘灣,一片片金黃的稻田地里,稻穗低垂著頭迎風飄動,像一束束浪花,好一幅豐收美景。韜田邊,該鎮老黨員、老勞模向孩子們講述了過去開展農業生產的艱辛,教育孩子們要珍惜糧食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,并指導孩子們學習農作物的種植、培育、收割等要領。隨后,孩子們走進稻田、紅苕地、菜地,在志愿者的指導下,體驗紅菜薹種植、收割水稻、挖紅苕等農事生產活動,感受農耕的艱辛與樂趣。
最后,孩子們來到該灣風橋野泊露營基地,聆聽爺爺奶奶們介紹農家美食糍粑的做法,并在他們的指導下,燒火、和面粉、捏粑、煎粑……“我的粑粑好甜”“我的粑粑好香”品嘗著自己親手制作糍粑,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不斷。
孩子們紛紛在簽名墻上,慎重地寫下了珍惜糧食的承諾,“聽了爺爺奶奶們的故事,體驗了農事生產,才知道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真正含義。以后一定會更加珍惜每一粒糧食,不浪費食物,將珍惜糧食的美德傳承下去?!?/p>
近年來,大冶市以“傳承農耕、田園體驗”為主題,深耕“三大”農耕體驗課堂,在田園、果園、菜園精心開設農耕體驗課堂,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的勞動教育實踐系列活動,進一步傳承農耕文化,厚植節糧惜食理念,做文明市民。(東楚晚報 記者 殷珂 通訊員 羅成 周九如 余書源)
發表時間:2024-10-25 來源:湖北文明網
10月23日,大冶市文明辦聯合靈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,組織羅橋中心小學的70余名學生來到大莊村、風橋村等處,開展“爺爺奶奶話農耕”系列活動,體驗田園樂趣的同時,傳承和弘揚傳統農耕文化,增強節約糧食意識。
“靈鄉以水取名,蘊藏著深厚的農耕文化底蘊……”在大莊村幼泉紀灣,志愿者明鵬帶領同學們來到該村農耕文化研學基地,近距離參觀犁耙、水車、紡紗車等傳統農耕工具,認識和學習各種農具名稱、用途、使用方法以及背后蘊藏的歷史文化。
在風橋村紀方塘灣,一片片金黃的稻田地里,稻穗低垂著頭迎風飄動,像一束束浪花,好一幅豐收美景。韜田邊,該鎮老黨員、老勞模向孩子們講述了過去開展農業生產的艱辛,教育孩子們要珍惜糧食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,并指導孩子們學習農作物的種植、培育、收割等要領。隨后,孩子們走進稻田、紅苕地、菜地,在志愿者的指導下,體驗紅菜薹種植、收割水稻、挖紅苕等農事生產活動,感受農耕的艱辛與樂趣。
最后,孩子們來到該灣風橋野泊露營基地,聆聽爺爺奶奶們介紹農家美食糍粑的做法,并在他們的指導下,燒火、和面粉、捏粑、煎粑……“我的粑粑好甜”“我的粑粑好香”品嘗著自己親手制作糍粑,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不斷。
孩子們紛紛在簽名墻上,慎重地寫下了珍惜糧食的承諾,“聽了爺爺奶奶們的故事,體驗了農事生產,才知道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真正含義。以后一定會更加珍惜每一粒糧食,不浪費食物,將珍惜糧食的美德傳承下去?!?/p>
近年來,大冶市以“傳承農耕、田園體驗”為主題,深耕“三大”農耕體驗課堂,在田園、果園、菜園精心開設農耕體驗課堂,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的勞動教育實踐系列活動,進一步傳承農耕文化,厚植節糧惜食理念,做文明市民。(東楚晚報 記者 殷珂 通訊員 羅成 周九如 余書源)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
技術支持:荊楚網
投稿郵箱: hbwmwxxbs@vip.163.com